四川航空在南宁设立运行过夜基地 |
文章来源:基隆市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2:54:56 |
因为光伏的红利,隆基的增速看起来不错,财务质量相对同行也比较稳健些,当然现金流情况依然是这个行业的问题,并且竞争格局并不好,产品趋于同质化。 这家企业的快速落地,只是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仅仅是原料钙钛矿材料的制备,一次都需要十几个小时,而电池效率每0.1%的提升,背后往往又是上百个材料的摸索与试验。 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,新增容量达到7842万千瓦,占全国新型电源装机的56%。加大招引力度,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、龙头企业多、产业生态完善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。正泰新能源董事长 陆川:早期的时候,因为光伏产品的成本比较高,国家适时推出了相应的补贴政策。因此,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畅销欧洲、日本等海外市场,成为爆款。今年还有多个百万级光伏基地正在加快建设,进一步助推经济稳增长。 记者看到,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,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,无人驾驶车辆,装载着刚生产好的电池片,在车间里穿梭运行。今年上半年,无论是在制造端、应用端,还是出口贸易和投资端,整个行业呈蓬勃发展态势,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。隆基正是在这一行业震荡期打赢了属于自己的战争,其股价从2017年到2021年的高点翻了21倍之多。 光伏行业充满了大起大落,也见惯了狂热与失落,远方是公认的历史性机遇,眼前确却是需要死拼才能迎来的明天,面对这种错位和落差,圈内人总爱说视野决定未来。根据隆基方面公布的信息,其BC研发之路开始于2018年,主攻方向为HPBC技术。现在,押宝不同技术路线的龙头显然看到的已是迥然相异的景色,谁的未来终将到来,将是光伏故事下一个篇章的主题。这么看,此时此刻确与彼时彼刻十分相似,但现实总是多变,隆基能否复制以往的成功,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。 BC由此加入了第三代技术路线之争的第一梯队,但就在当时的发布会上,钟宝申也表示过,所有技术路线都有不确定性,隆基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不会投入。这个时期也正是光伏行业的剧烈震荡期,尤其2017年,虽然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地和市场,但也出现了产能过剩、消纳难题、补贴缺口这三座大山。 直到2022年11月2日,隆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六城同步发布会,高调发布其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Hi-MO 6,并强调该产品采用的HPBC技术的重要性,称该技术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,是当时效率最高的量产产品。有参与讨论的人评论称,对于隆基来说,这是在二代产能过剩、三代发展落后于其他龙头局面下的应对之计,但对于行业来说,BC是否能像隆基预测的一样淘汰其他三代技术,还未可知。目前,电池技术正面临改朝换代,当前的市场主流第二代技术被第三代技术取代只是时间问题。不过,在2017-2021年期间,单晶硅的工艺快速成熟,金刚线切割等技术取得突破,依靠明显的成本优势,市场份额从20%提升到了90%,取代多晶硅成为主流。 当然,一片沸腾的讨论中,也存在质疑声音。研发之路漫长,直到2022年,这项技术才在公开场合正式亮相。一光伏企业高管在社交媒体直言,此时抛出下一步的技术路线选择,是隆基不得不做的决定,第一,隆基市值已经从高点跌去了60%,从各利益方来说,都到了必须拯救股价的时候;第二,其他技术路线早已有晶科等公司卡位,隆基只能通过BC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,变局之下,龙头一呐喊,市场肯定会有反应。隆基正是通过在单晶硅与多晶硅之争中的胜出,才脱颖而出一举奠定龙头地位。 隆基进入光伏行业起就终坚持单晶硅的路线,但直到2016年,多晶硅都是市场主流。短时间内,坚守其他路线的公司还无法详细回应隆基发布会衍生出的诸多问题,但想必,一场隔空的论战不久就将开启。 那么,隆基为何会押宝在它身上呢?光伏龙头隆基绿能(601012.SH)董事长钟宝申在9月5日召开的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BC电池将会是未来5-6年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,未来隆基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。面对不知何时爆发的危机,入局已深的企业只能不断加码,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,而这又让竞争愈发白热化。 而所谓BC,即是第三代电池技术中的一种,全名Back Contact ,目前多用作全背电极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统称。其实,TOPCon的发展历史也不长,2022年被视为其技术发展元年,当年实现了81GW的产能。作为典型的平台型技术,BC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,形成HPBC、IBC、ABC等复合型技术。根据钟宝申面对投资者提问时的说法,隆基的选择有大量的测试数据作依据,在三种第三代技术的中试线跑数据中,BC具备较强竞争力,发电性能非常优异,降本提效空间大,其差异化的特点也符合未来光伏发展大趋势,具备较长的生命周期,是皇冠上的明珠。但当时,并没有人认为隆基会全仓这项新技术,连其自身的2022年半年报中,也只是将HPBC与TOPCon、HJT并列。也就是说,BC在第三代中具备优势,而隆基在BC中具备优势,这,就是隆基给出的理由。 这种旗帜鲜明的看空言论逼得重仓TOPCon的其他龙头不得不快速回应,天合光能、晶科能源都于当日通过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了投资者关切的问题,大意都是对BC电池有储备,但坚定看好TOPCon是未来主流。而对于BC相关产业链来说,不管是此前早已站队这一技术的爱旭股份,还是受其带动作用明显的相关激光设备、辅材等供应链公司,都已看到了市场和舆论的反应,但他们是否会在高预期下迅速上马产能,还有待观察。 面临着相似的产能过剩、搏命厮杀的危机时刻,隆基用超预期地高调发言一举打出了BC技术的品牌认知度,而这次的押注,也同样符合政策端解决目前光伏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意图。关于隆基上一次战役的取胜秘诀,有业内人士总结称,一是高举单晶旗帜,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宣传单晶硅的好处,形成品牌认知优势;二是抓住国家规划主打高效率的机遇红利,通过技术升级杀出重围。 言论迅速发酵,各方反响强烈,二级市场方面,包括隆基自身在内的光伏股、BC电池相关概念股多实现放量上涨,业内龙头天合光能、晶科能源当天就拟好话术应对投资者询问,各路媒体、自媒体则纷纷以重磅炸弹形容隆基的这次突然官宣。据Infolink的预测,到2023年底,TOPCon的名义产能有望达到477GW,与目前市场主流的二代PERC电池产能相当,随后,代际更替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。 为解决恶性竞争、骗补、弃光等问题,2018年政府出台531新政,补贴迅速退坡,对全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。据该领域专家,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介绍,BC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发明,80、90年代步入产业化阶段,具有融合性强、发电效率高、外表美观等诸多优点,但光刻工艺成本高、技术研发难度大,所以普及应用始终受限。关于光伏行业目前的处境,包括钛媒体APP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有过报道(光伏的冰与火之歌:热钱追捧与悲观预期并存),随着赛道愈发拥挤,龙头不断扩产,产能过剩的危机越来越严峻,虽然多数中下游公司半年报成绩喜人,但市场还是持续看衰,股价总是跟业绩反着走。在目前的光伏市场中,研发进度、产能、市占率不仅落后于第三代技术的主流TOPCon,与另一种第三代技术HJT也有一定距离。 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?与钟宝申所说的内容一样,此次高调官宣的时机同样耐人寻味。这种技术看起来很美,做起来很难。 阵痛后政策转暖,加之国际环境向好,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期,2021年,光伏进入全面平价上网时代,成为领先全球的中国制造名片。除了TOPCon,还有隆基发布会中鲜少提及的HJT,HJT本来已坐稳第三代技术路线的第二把交椅,很多没来得及入局TOPCon的光伏新贵或跨界玩家,都会押宝在HJT上。 行业大逃杀局面下,市值已过千亿的龙头们或许有一定优势,但压力也更大。在电池领域,不少业内人士、投资者对隆基的印象是太过谨慎选择恐惧症,隆基自己也对外宣传不领先,不扩产,直到9月5日这次出乎意料地强势官宣。 隆基绿能创始人、总裁李振国甚至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预测,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。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发言可谓一捧一踩,力捧BC的同时,将目前的主流三代产品TOPCon电池定义为过渡产品,称TOPCon的生命周期会显著短于上一代的PERC,并明确表示,BC与TOPCon的关系是逐步取代,而非并行关系。但对这一数据,钟宝申的评价是未赚钱,就过剩,认为TOPCon相比PERC的技术提升幅度不够大,短时间大量产能投放,会导致高度同质化,投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。这种不得不做决定的路口,对隆基来说并不陌生。 同时,经过此前积累,隆基的产品线目前已经渡过了最难的爬坡阶段,产能达到了公司预期,预计今年年底就能达到25GW年产能的水平。简单理解,就是一种将正负两极金属均移到电池片背光面,让栅格线不再挡光,以最大程度利用光照、降低电流损失、提高发电效率的技术 上面的这些项目,大部分是GDR募投项目(见下表)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预测值进行了上调,其中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由280-330GW上调至305-350GW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期由95-120GW上调至120-140GW。 根据InfoLink发布的数据,产业链各产品价格今年6月底较去年年底的变动分别为:多晶硅料单价下降了73%,单晶182硅片(150微米)单价下降了43%,P型单晶182电池片单价下降了26%,单面单玻单晶182组件单价下降了26%。存货跌价当然是因为产业链价格的下跌。 |
下一篇:湖北省级步行街添两名“新成员”
|
相关资料 |